您好!欢迎光临这里是安徽源美环境艺术有限公司,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定制咨询热线17891609006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安徽源美环境艺术有限公司

邮 箱:ahyuanmei@163.com
手 机:17891609006
电 话:17891609006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明珠路9号

“中国姿态—共融共创”第三届温州雕塑展征稿开启

发布时间:2021-11-24 10:39:50人气:531

【背景】
温州,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金融和交通中心,中国经济的前沿阵地。2015年初,温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以温州国家高新区为基础,建设温州浙南科技城,引领温州、浙南地区的产业全面转型升级,促进温州东部城市中心建设。自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围绕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已集聚瓯江实验室、国科温州研究院、中国眼谷等9大高能级平台,落地大唐5G全球创新中心中国长三角区域中心、天心天思数字经济产业中心、北斗信息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推动了温州高新区的发展。
新时代,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问题。中国姿态·黄石山雕塑公园便是孕育于这一背景下,也是温州生态立市、绿色惠民、打造宜居宜业“美丽温州”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7年12月,温州龙湾黄石山公园以“中国姿态”首届温州雕塑展为依托,入园30件艺术家的雕塑精品,正式更名“中国姿态·黄石山雕塑公园”。雕塑公园依山傍水而建,保持着黄石山原始地质风貌与自然生态景观,整体公园面积合计超过700公顷。
2019年,温州龙湾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浙南科技城管委会与中国雕塑学会合作,通过举办“中国姿态——视界未来”第二届温州雕塑展进一步建设中国姿态·黄石山雕塑公园。该园隶属于温州浙南科技城管辖范围,在主办方的共同努力下,已有55件国内外优秀雕塑作品入园。经过两届展览,黄石山生态区域的艺术氛围得到提升,雕塑公园的文化内涵得到升华,浙南文化的当代价值得以凸显。温州的雕塑建设在规模和质量上取得新进展的同时,进入到一个崭新的管理和运营阶段,是新时期中国城市建设与公共艺术、市民生活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的里程碑式的创造和实践。
2022年,温州龙湾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浙南科技城管委会将与中国雕塑学会、上海美术学院合作,共同主办“中国姿态——共融共创”第三届温州雕塑展。本着“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本届展览计划落成25件户外雕塑,以可持续的艺术方式参与城市发展,以优秀的作品推动浙南地区的人文生态风貌建设。
【主题】
本届展览将延续雕塑展主旋律——中国姿态,以“共融共创”为主题。黄石山雕塑公园以雕塑界“中国姿态”户外展的形式落地,是“中国姿态”学术品牌户外化、空间化、国际化的延伸。
科技的使命在于创造物质世界,艺术的使命在于表达并传递人类情感。在智能化时代高速发展的当下,科技与艺术的共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科技的发展将重构新连接,让我们身临其境无限的畅想与身体力行无限的创造可能。在艺术领域,艺术家开始尝试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科技的元素或以科技为手段进行创作,无论是从表现形式或是创作内容,都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表达。在强调互动性、开放性、体验性以及地域独有的文化气韵上,与科技的融合,让艺术的表达不断展现出新的潜能,这一更加开放的发展催生出新的文化艺术表达,帮助我们开启新的征程。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系统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本届雕塑展的主办方,浙南科技城管委会与中国雕塑学会期望通过雕塑艺术的表现方式,与浙南科技的发展强强联手,打造具有浙南辨识度的魅力、生态、科创之城,共同创造出大未来,为筑巢引凤、汇聚人才助力,为浙南的智慧生活赋能美好;“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用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艺术作品关切浙南文化的发展;将中国姿态·黄石山雕塑公园建设成具有温州浙南品格、展现中国姿态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样本;通过有计划、规划的逐步建设,将其打造成国际一流的雕塑公园,成为全球艺术新地标!
本届展览我们期待艺术家能够关注新时代浙南地区的发展,用艺术呈现出浙南自信自立、创新进取、开放包容的精神。在充满变化、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以雕塑聚焦浙南发展新视界,“共融共创”出浙南的美好大未来!
【主要活动】
展览概要展览名称:“中国姿态——共融共创”第三届温州雕塑展展览开幕:2022年10月(时间待定)
展览地点:中国姿态·黄石山雕塑公园
展览期限:25件最终收藏作品在温州永久陈列
所有最终参展作品的立体小稿和落地作品将被温州永久收藏。
作品收藏(以下金额为税后金额):
收藏作品件数:25件
收藏费用:8-25万/件
收藏费由温州方以人民币形式支付
征稿征稿范围与征集形式
凡认同本次雕塑展的主题和宗旨,具有雕塑创作能力的国内外艺术家均可报名,不限国别、民族、年龄、性别。本次展览采用广泛征集与特别邀请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球,公开征稿。
【创作要求】
展作品要求是作者首次在公共环境中建立的原创作品,设计尺寸为4-5米左右。作者拥有作品全部的知识产权;创作理念创新、独特,可融入科创、人才等相关创作元素;同时还须形式美观,艺术性强,能融入户外环境;具有可实施性、安全性和永久性。
如因著作权等问题发生纠纷均由应征作品作者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如收藏作品发生上述纠纷则艺术家应退还收藏费用及参展证书;并向主办方赔偿为此作品收藏过程中产生的加工、安装等所有相关费用。
【征集细致】
(1)征稿采用网上报名方式。每位作者可提交1-3件作品方案供艺委会审定,每件作品创作者人数不超过2人。
(2)填写组委会统一制定的报名登记表并提供相应附带资料(相关表格和说明从中国雕塑学会网站www.csin.org.cn下载)。作者请于2021年12月12日24:00前将报名登记表电子版与参展作品方案图片、个人照片、身份证(正背面)扫描件发至组委会电子邮箱wenzhoudiaosudazhan@csin.org.cn;发送多件作品的,作品图片要与作品说明对应明确、清晰;组装作品要有清楚明了的安装图;所有图片电子版解析度应在300DPI以上;作品图片为JPG格式(不标注任何文字信息),图片文件名按照作者姓名、作品名称、规格、材料格式命名(例如:米隆《掷铁饼者》高152cm、青铜.JPG);报名登记表填写清楚、不漏项,国外参展作者(华裔除外)原则上用英语填写;报送材料逾期不予受理。建议将作品方案压缩打包发送至投稿邮箱,例如:米隆《掷铁饼者》.rar。
(3)艺委会依据报名参选资料对所有报送作品进行审定,结果将于2021年 12月30日左右在中国雕塑学会官方网站(www.csin.org.cn)公布。艺委会将与入选作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入选作者应正式回复后与雕塑作品立体稿(50公分左右,按照作品最大边长计算)于2022年1月21日之前(具体时间待定)寄送至艺委会指定地点,参加优秀作品方案展(立体稿的制作费及其运输至艺委会指定地点的运费由艺术家自行承担)。优秀作品方案展具体举办时间以艺委会通知为准。
【知识产权保护】
(1)参展作者申报的项目不得侵犯其他第三方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名誉权或其他任何合法权益。
(2)参展作者申报的项目所包含的任何文字、图片、图形、音频或视频资料,均受版权、商标权和其它所有权的法律保护,未经参展作者同意,上述资料不得公开发布、播放。
(3)“中国姿态——共融共创”第三届温州雕塑展主办单位有权对展览项目进行作品汇编的出版、发行以及授权中国雕塑学会、上海美术学院、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浙南科技城管委会进行公益使用等。
【出版】
展览画册:所有最终收藏作品将编入此次活动画册。内容有展览介绍、学术文章、展览花絮、收藏作品、作者简介以及作品说明等文字内容。
组委会将赠送每位入选艺术家《“中国姿态——共融共创”第三届温州雕塑展作品集》1册。
雕塑展作品放大制作
最终入选制作放大的25件雕塑作品,原则上全部统一由温州浙南科技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标的中标雕塑加工单位负责加工。作品最终的放大尺寸和材质将由艺委会决定。具象写实雕塑作者须亲自放稿。成品制作加工期间所有放大制作作品的作者必须到指定加工厂或制作现场进行至少一次的作品监制工作(具体情况根据疫情防控安排调整),差旅食宿由艺委会负责,未到工厂进行监制的作者将被视做主动放弃作品收藏的资格。同时展览艺委会将组织展览监制组,对作品的制作以及监制工作进行整体的协调和监督。
“中国姿态——共融共创”第三届温州雕塑展主题雕塑论坛
论坛主题待定,届时将邀请知名学者、专家、艺术家、收藏家、大型艺术机构负责人和媒体,就中国雕塑现状、理论发展、雕塑产业等相关问题进行专业发言与探讨,藉以提升第三届温州雕塑展的学术品质,挖掘理论深度,打造高端的合作、学术和推广的交流平台。
【组织架构】
主办单元中国雕塑学会上海美术学院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温州浙南科技城管理委员会
由主办方组织建立“中国姿态——共融共创”第三届温州雕塑展组委会和艺委会。
承办单元
温州浙南科技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雕塑学会展览部
学校支持单元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国姿态——共融共创”第三届温州雕塑展艺委
艺委会主任曾成钢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艺委会副主任
黎 明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
杨剑平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孙振华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雕塑》主编
陈云岗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殷双喜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美术研究》执行主编
傅中望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
霍波洋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龙 翔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吕品昌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
焦兴涛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
殷晓峰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艺委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天羽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
王 林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批评家、策展人
孙 伟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艺委会主任、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所长
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
张 伟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张松涛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陈 克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
陈晓春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陈 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
拉尔方索
国际动态艺术组织(KAO)主席
林 岗
杭州市雕塑院院长
董书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蒋铁骊
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
鲍海宁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谭 勋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翟庆喜
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双聘教授
魏小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市美协副主席
策展人
曾成钢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执行策展人
闫坤、花春江、胡玉多
展览监制组
董书兵、林岗、翟庆喜、陈辉、沈烈毅、朱晨、马天羽、冯崇利
展览宣传组
王晶、张卓铭
国际联络组
郭航、胡玉多、丁雪竹
艺委会办公室
花春江、刘梅霞、邵玥娇、吕文涛、胡玉多、王晶、罗平、张卓铭、丁雪竹
委员会办公室联络方式
电话:
010-50933158
电子邮件:
wenzhoudiaosudazhan@csin.org.cn
地址:
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西兴路3号院12号楼302室
邮编:
101318
附件下载地址
https://pan.baidu.com/s/1GsTuwN79aouiXqHCy9kXVA


17891609006